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观察

任泽平对谈张真:新能源的未来和机遇

2024.06.18 浏览量:394

5月27日晚,经济学家、泽平宏观创始人任泽平与首席氢能专家、真仪话氢能创始人张真,围绕新能源行业展开了一场精彩的对谈。本场对谈在百度app独家播出。

中国汽车工业是如何在新赛道当中完成超车的?新能源汽车还有未来吗?我们的产能真的过剩了吗?新能源未来可能还有哪些大的趋势?

对谈文字稿见下方

任泽平:今天聊一下大家比较关心的一些话题,尤其是新能源领域。新能源是中国经济目前最有希望、增长最快的一个领域。新三样:新能源汽车、锂电、光伏。现在中国新能源在快速崛起,大量出海,成为主力军,全球新能源汽车里中国已经占了60%,光伏占到了90%。可见,中国在新能源领域可以说是全面的爆发。

张院长,现在风光的装机量持续走高,绿电的装机量在大幅上升,但现在电网面临压力,有很多绿电是上不了网,不稳定,导致大量的浪费。那我们未来如何增加绿电的消纳?

张真:好的,我们一层层来分析。最近也是信号频出,5月23号济南高层和很多企业家开展了关于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座谈会,强调了电力市场化改革的重要性。今年4月1号发改委出台了《全额保障性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监管办法》。政策对行业是非常大的分水岭。过去我们的新能源电力是优先保障消纳的,发多少电网就收多少。但这个政策出台意味着只有部分电量是在保障范围内的。保障范围外的电量是要进入到市场里,遵循市场化的定价来交易的。打破了过去的机制,可以理解为不再保量也不再保价。我们今年非常关注的新电改方案也即将出台,种种信号都指向一个共同的方向——电力市场要向市场化逐渐地迈进。

任泽平:以前优先绿电上网是不是有补贴?

张真:以前是有的,但从2020年之后补贴就很少了。优先保障消纳有个95%的红线,但红线以后也会被冲击。有一些是保障范围内的,但是有一些会进入到市场中去交易。

随着风光装机迅速增长,2023年的风光装机超过了3亿千瓦,截止到去年累计已达10.5亿千瓦,今年大概率会突破13亿千瓦。我们2020年提出2030、2060目标的时候,当时定的是到2030年累计规模超过12亿千瓦,相当于今年年底会提前6年达成当时定的目标。按照这个速度,到2030年会到30亿千瓦,相当于现在风光装机规模的3倍。我们的非化石能源,既要满足电力需求增量,还要替代存量,给整个电网安全性和经济性都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包括整个系统备用成本也在增加。

电力有个特征“即发即用”,发的电瞬间要用掉。但“即发即用”基于之前是比较有计划性的,但现在风光没那么强的计划性,有非常多的波动和不确定性,就导致了电网平衡的压力越来越大。

可再生能源,在装机规模大的北部地区、西部地区存在消纳难的问题,利用率是比较低的;但同时在东部地区、沿海地区的用电高峰期依然会出现电力短缺、电力荒的情况。我们从过去传统的计划模式向市场化的模式,多层次、广覆盖的过渡和改革,要求对技术创新、价格机制、管理模式都要有升级和改革,未来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打破地域的限制,实现电力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优化配置,让价格真正能够去反映供需的关系和成本的变动。这是大的产业背景。但是,任何的挑战和问题背后也同样意味着机遇。

任泽平:中国之所以要发展绿电,一是因为双碳承诺,二是因为中国缺油少气,也是基于能源安全的考虑。我们70%的石油依赖进口,在地缘动荡和逆全球化的今天,中国能源安全面临巨大的挑战。一旦我们的传统能源出现了断供或者不确定性,将会给整个交通、工业带来巨大的挑战。不仅是因为能源安全,也要抓住第三次能源革命的机遇。中国的整个新能源赛道都是爆发式增长的。

大量的绿电来了以后,也面临消纳、使用的问题。前段时间我们去隆基调研,他们提到了搞分布式,源网荷储,就地消纳。所以说分布式、储能未来都是增量市场。那您给我们讲讲未来储能的发展趋势?

张真:好,储能我们主要看电源侧和用户侧。我们这几年发展最快的是以电化学为主的新型储能。客观讲,我们电源侧储能的利用率不高,在电源侧配储的平均等效利用系数不足10%。电网调动的频率非常低,导致没有在新型电力系统中发挥最大的价值,造成了一定的资源和资产投资的浪费。现在业内也在关注把风光不稳定的电力转变成稳定的化学能,也就是氢能,电源侧未来的发展方向是长时储能。用户侧,以电化学储能为主、为重要的方向,因为灵活性更高。伴随着可再生能源并网越来越多,峰谷电价差也会逐渐的拉高,因为储能主要的盈利模式还是峰谷电价差。它未来一定是结合场景的需要去做最优化的一个配置。

任泽平:过去二十多年,虽然自主品牌始终在追赶,技术能力不断提升,但品牌影响力远远不如进入新能源时代的今天。原来在燃油车的时代,我们大量的中国的自主品牌集中在中低端,高端都被外资品牌占据,但进入新能源汽车的赛道时代以后,中国的比亚迪等都崛起了。那么中国汽车工业是如何在新赛道当中完成超车的?

张真:乘用车领域,我们国家主要推的是以纯电动为主的路线。氢燃料电池汽车目前主要应用在商用车。2023年,我们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市占率超过了50%,而且我们预测到2025年应该会超过60%。但是,现在我们的品牌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还不够强,还没有挣到品牌的溢价,企业虽然产销量不错,但是盈利性还欠缺,这是我们要努力的一个方向。

任泽平:现在中国的新能源车企业在大量出海,中国在去年就已经超过了日本,成为汽车出口的第一大国。大家还是要看到未来的发展前景。中国大规模的工业化、产业化能力是非常强的,而且有14亿人市场,可以快速的把一个产业的成本降低。那中国新能源汽车崛起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张真:我觉得首先是政策的大力支持,十多年前就确定了新能源汽车重要的战略方向。国家大力政策支持的背后有几个原因:第一,是基于能源安全的考虑。刚才任老师也讲到我国72%的石油是进口的,存在石油断供的风险。所以我们希望发展自己的新能源汽车,结合电动化,减少对燃油的依赖。第二,是当时虽然还没有2030和2060两个目标的提出,但是气候变化是人类一直存在的挑战,从减碳的角度考虑,还是要采用低碳化的方式。第三是刚才提到的弯道超车。虽然我们国家一年大概有3000万辆产销量,但大而不强。过去开放市场,把国际的一流的品牌引入,但是我们没有掌握核心技术,市场是贡献出来了,但没有换来真正的技术,如果想超越别人,其实是非常难的。但是如果我们换一个赛道,在电动化路上是有可能领跑的。基于三方面,能源安全、减碳、汽车工业真正做大做强等方面考虑,我们坚定不移地选择新能源汽车产业。现在取得的成绩一是得益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二是我们确实有一些企业家、造车新势力,把这当做非常重要的奋斗的方向,投入了非常大的心力,做成今天非常有优势的一个产业。

任泽平:对,中国的新能源的这些车企、企业家我觉得非常了不起,真正实现了弯道超车,而且现在成了第一梯队。大家很关注代表未来的一些方向,比如特斯拉也要在今年8月8号发布无人驾驶。前一段时间中央也提出新型能源体系,这里面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是氢能。氢能我认为可能处在“看不懂”阶段,有很多争议,安全性、应用场景等。张院长,您给我们讲讲为什么氢能能够代表未来?又为什么是新兴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张真:今年有两个关于氢能的重要事件,一个是今年年初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了要加快氢能产业发展。这是一个信号,“加快”一词说明产业离商业化已经临近了,到了商业化的前夕,离规模化应用比较近了。另一个是今年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案》,氢能也在其中,相当于真的把它作为现代能源体系的一个部分了。

我们为什么认为氢能是很重要且必要的,因为我们整个现代能源体系需要它。我们刚才提到供给侧如何加大可再生电力占比?比如上游可再生电力就地消纳、长时储能等问题。现在很多的风光大基地是挨着火电厂建的,因为它要跟火电捆绑上网,稳定的火电可以平滑风光的不稳定性。

任泽平:以后中国的能源体系应该是以绿电为主,火电为辅是吗?

张真:是的,未来火电变成了调节性的电源,变成储能了。基于这个现象,未来的生态是怎么样?绿电并不了网的部分,就可以制氢,输到旁边的火电厂。我们现在是燃煤、燃气,未来就可以燃氢。我认为氢的重要性主要看两侧,从电源侧看,未来所谓的氢储能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就是把火力发电变成灵活性电源了,更像一个储能,为风光并网去调节,让碳排放降低,变向消纳了更多的可再生电力。从需求侧看,可以跟化工结合,制成合成氨、合成甲醇,包括石油炼化、煤化工等。氢能有燃料的属性和原料的属性,所以它的下游可以和化工、交通、冶金、炼钢去结合,尤其是在高温区脱碳。归根到底还是我们现在能源体系需要它。

任泽平:按照张院刚才讲的,中国按照现在发展风光装机的速度,到2030年风光装机量是现在的3倍,大电网消纳不了那么多怎么办?一个是分布式,就地消纳。另一个是做氢能。为什么不把它转换成锂电储能?张院长能否解释一下。

张真:我们过去几年在电源侧配了很多以锂电为主的电化学储能,但是利用率太低了,储能资产投资收益率很低。氢虽然它也有损耗,但是如果把商业化的氢、氢气燃料,跟化工结合,能够实现它的经济收益,依然是有价值的。

而且锂电还有一个问题,短时储能,只能储两到四个小时的放电量。假设我们有的地区只有光伏,晚上长达十个小时,就很难支撑。所以电源侧我们需要长时储能,在用户侧短时储能,电化学储能、锂电储能是有很大的应用空间的。

任泽平:刚才大家都按耐不住想让您跟我们聊聊中国的汽车,说中国新能源汽车卷的苹果直接放弃了造车,中国车企有望压倒其他绝大部分竞争对手。从目前来看,全球一半的新能源汽车都是中国生产的,而且中国正在大量的出口。新能源汽车的未来您怎么看?

张真:先说大的方向,上半场要完成的是电动化,突破的是整个的三电系统,包括基础设施,充电网的建设,包括新的一些创新模式,也有一些运营车辆业务换电等等。整个从车本身的关键的部件和技术到整个新型能源基础设施体系的建设。但是下半场更多看的是智能化,就是您提到的无人驾驶,等于是颠覆未来生活生产方式。

未来电动汽车本身它也是一个移动的储能单元,叫车网互动。未来的车不仅是能量,也是信息的双向互动。所以车它不仅是一个负荷去消耗电力。它也是个电源,可以反向给电网供电。这背后有非常多的配套的体系需要完善。比如说配电网、V2G整个的技术体系的升级,包括您刚才提到的智能的微电网、虚拟电厂等等,它也有一些配套的体系的建设。但是如果能够把电动汽车这种移动的储能资源更充分调动和利用,那就相当于把这些分散的、灵活性的复合资源,更高效地聚合起来,可以大幅降低储能资产的投资。同时车就变成生产工具了。

实际过程中确实也存在着很多的挑战。比如说现在很多配电网的容量是不够的。配电网的建设呀,整个标准体系呀,包括价格机制,现在V2G反向供电还没有明确的价格。但是这些可能在整个电力市场向市场化去过渡的过程中逐渐都会完善。

任泽平:中国的电动车这两年崛起的还是非常快的。但是大家也不要忘了,其实电动车也经历了冬天。2000年初特斯拉开始干电动车也是九死一生。

张真:它有一个规律,市场渗透率过了10%后一下就增长起来,在此之前增长是非常缓慢的。

任泽平:我前段时间看了比亚迪王传福的一场大型演讲,关于他的五百万辆车交付。王总当时泪洒现场。在2019年最困难的时候,他们也担心迎不来春天。结果行业很快就爆发起来。正心正念,坚持做长期正确的事,迎来了中国电动车的爆发和崛起。我们今天要聊的话题中,其中一个是“进入淘汰赛”。我印象当中原来是一百多个新势力车企。卷到最后,现在中国数得着的可能也就十几家。技术迭代,成本控制,甚至开始大打价格战。卷技术,卷价格,卷成本,卷创新。我估计到最后,中国真正能够做大做强的新能源车企能有五家就已经很不错了,这也是符合历史的规律,剩者为王。现在出海和高端化也是大家比较关注的方向,您能不能给我们讲讲?

张真:先聊高端化的问题,新能源品牌有没有可能成为大家心目中的豪华车品牌。今年北京车展很有意思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就是360周鸿祎董事长把他的迈巴赫卖掉,去挑选新能源汽车。我有个特别大的感触,十年前围的人最多的展台肯定是传统的豪华车品牌。现在围着人最多的肯定是新能源品牌。尤其是年轻人,在心中发生了认知上的改变。

任泽平:我曾经专门问过这些年轻人,越是年轻人越喜欢新能源车。现在越来越多聪明的钱、聪明的人、聪明的技术进入新能源行业。新能源汽车迭代特别快,燃油车就变得很机械化。大家一旦开了电车以后,就觉得退不回去了。

张真:它真的更加智能化,更懂你。而且从实际的销量来看也是市场的选择。比如四月份问界M9就卖了一点三万辆,好像已经超过了BBA的总和。实际的市场也在为中国的新能源品牌的高端车来买单了。

任泽平:新能源车怎么去定义豪车?燃油车的豪车品牌,第一品牌力强,赞助各大赛事。第二个靠堆料,发动机、真皮座椅等等。那在新能源车领域,我们怎么来看?

张真:首先,未来面向L2以上的自动驾驶,大家更多考虑的还是安全。在此基础上,是大家的体验感和整个品牌文化传递了什么样的世界观、价值观。第三个就是一些核心的配置,比如说它的续航里程。第四个就是售后服务。新势力品牌特别重视营造自己的社群,把共同价值观的用户聚合起来深度链接。

任泽平:目前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在快速的提升,尤其是在中国。跟政策有关,我们本土的车企也非常争气。有些人跟我讲,在欧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速度远远不如中国。

张真:欧美也没有放弃,只是受制于客观的因素而放缓了。第一就是税收。以欧盟为例,他们燃油税收的是很高的。IEA有一个数据,去年因为全球发展电动车导致燃油税损失了一百亿美元。照这个速度,如果按照全球交通电动化的目标,到2035年,税收损失应该是一千一百亿美元。这些钱是用于什么的?主要是道路的维护,交通的改善。其实很多的现象背后是经济问题。这里面损失最多的就是欧洲。欧洲占全球税收大头,燃油税收应该是占60%。我们国家虽然也少收了,但是变相也少支付了石油进口的费用。发展电动化就减少了对于石油进口的依赖。

第二,欧美发现他们在整个汽车供应链中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已经是偏滞后的。而且汽车行业还有一个特点,只要没有上规模,前期都是亏损的。去年比如说福特公司,电动车的研发占整个费用支出的40%,亏了四十七亿美元。包括去年卖的还不错的大众ID3,官方说卖出去一辆就亏了四万块钱。他们本身电价也高,基础设施投资很多是社会化的投资,导致整个搭建产业生态的速度较慢,需要的资源和经费投入是庞大的。在全球经济放缓的大背景下,倾注这么多的资金资源去发展产业确实有点力不从心。

新能源汽车不仅是集成新能源的技术,它是新材料、先进制造业、人工智能为一体的重要产业,是全球都非常确定的汽车产业发展方向。欧美不是说不想跟,而是说确实跟起来稍微慢了一点。但是官方也没有看到哪个国家或者企业要放弃电动化新能源的转型方向,只是受制于客观因素放缓。

任泽平:中国新能源车企发展起来,比起欧美有很多的优势。一个是政策提前的支持。规模起来以后,可以把成本给摊下来。第二个就是大规模的基础设施,中国的车桩比目标是一比一。美国包括欧洲,车桩比跟我们差距巨大。也就是说他们用新能源车,充电是很费劲的。中国新能源的产业政策整体上还是成功的。因为我们有十四亿人的大市场,所以它能够很快形成规模优势。政策的先发优势,基础设施的优势,还有大市场的规模优势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集中的得到了体现。其实欧美不是放弃,他现在采取了几个办法来应对。第一,美国加征关税。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出口到美国价格先翻一倍再说,采取了这种手段。第二个,openAI所带领的人工智能革命时代的到来,他们做智能化的能力还是不容小觑。中国新能源汽车进入淘汰赛,其实全球新能源的汽车格局也在改写。在原来燃油车的时代,全球大的玩家集中于美国、欧洲、日本。到了新能源车时代,明显感觉到欧洲的转型慢了,整个全球的格局也在被改写。中国和美国现在是第一梯队,日本、韩国包括欧洲是第二梯队在追赶。刚才讲,欧美谈不到放弃电动车,只不过中国有了一些先发优势、规模优势。当然我们也不要大意。

张真:因为他们现在一个是税价高了,一个是出台了一些法案,比如新电池法案,也给企业很大的压力。他们非常希望能把我们的一些供应链带过去。我觉得我们也要有节奏地出海。

任泽平:如今行业内卷,人才短缺,中国新能源汽车已经进入淘汰赛了,剩者为王、强者恒强的行业格局要逐渐显现出来。那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全球来看它的竞争力是什么?

张真:现在的竞争力可能主要还是价格。在新能源汽车大的池子里面,国有的自主品牌市占率已经超过了50%,整车出口全球第一。技术也很先进,现在十几万的车放在过去可能看起来都像二、三十万的车,配置非常豪华。但是现在也面临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可能最后能够活下来的企业也是少数。而且看财务报表可能只有少数几个企业是赚钱的。很多企业为了去做市场,目前处于不盈利的状态。一个企业可持续发展是要盈利的。没有盈利的前提,是虽然量到了,但是没有把品牌或者说溢价卖出去。我觉得应该倡导有序出海,大家在价格上有一致性的策略。经过十多年的沉淀,应该去吃一波市场价格的红利回来,赚的利润投入到新一代技术的研发。现在需要的就是去考虑可持续的发展。一个是从供应链的角度,怎么可持续,包括上游的关键矿产资源。现在很多企业也开始重视电池的回收利用,减少对上游关键矿产的依赖,其实都是非常好的积极信号。

任泽平:中国新能源汽车这几年不简单是打价格战,也是靠产业链、供应链的能力。这几年在研发和品牌力的建设上,车企做了很多的突破。比如说中国三电技术自己形成了闭环。新能源汽车30%多的成本是来自于锂电池。全球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的前十大公司里面,其中六个是中国的。全球出货量里面,锂电60%来自中国。还有大家可以看到,这几年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虽然越来越成熟,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但是车企仍然在不断去迭代它的技术。最近比亚迪推出了第五代的DM系统,是一个油电混动技术,综合续航里程能达到两千公里。所以中国新能源汽车崛起不简单是价格战,也不简单是内卷,而是通过技术来提升行业竞争力。我也非常欣赏“闷头做研发”的企业,促进行业的良性健康发展。像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本身就是一个工程师,他的思维就是卷价格不如去卷技术。

张真:对,有的时候降本不仅靠规模,更多的是靠技术的创新。

任泽平:前一段时间耶伦等人访华,提了一个很大的话题。他们称中国新能源汽车产能过剩向欧美进行倾销,所以要加征关税了。我们的产能真的过剩了吗?

张真:需求饱和了才叫过剩。其实新能源汽车从国际范围来看,需求远远还没有达峰,更多的是需要产品的更新迭代。去年新能源汽车全球销量约一千四百多万。国际权威机构IEA预测,到2030年要到四千五百万辆,我们对于燃油车的替代空间、新产品的需求还是远远没有饱和。但是有一个特点,新能源汽车的技术产品迭代很快,每一次迭代都会有大量的企业和资本去投入,形成新的产能。原来不适应竞争旧的产能就要被迫出清。比如说电池的能量密度比更高了,原来续航200公里的电池就要被淘汰,相应车型也要被淘汰。所以新的产能与旧的产能出清,是任何新兴产业的一个常态。耶伦说我们产能过剩,其实本质上是贸易保护主义,因为我们的产品卖的太便宜,对他们市场冲击太大,竞争力太强。有人说我们是补贴,但是实际上只是我们补的比较早而已,现在美国比我们补的还多。我们新能源汽车现在除了购置税有一点补贴,其他已经没有了。

任泽平:关于产能过剩这事,其实需求远远没有达到,只不过因为一些贸易摩擦、贸易壁垒使得欧美的用户没有得到满足,满足以后就根本不存在中国新能源汽车所谓的产能过剩。

张真:我觉得我们的企业要更加团结,尤其在定价策略上要形成一致,比如说没必要卖那么便宜,可以吃一波价格的红利,这样对对方的市场冲击力也要小一点。同时,我们也要逐渐释放产能。

任泽平:前段时间我带我们商学院企业家去广州佛山游学,学习到一个要出海的逻辑。原来我们是全球化、地球村,但现在是全球化的碎片化,贸易保护主义盛行以及区域一体化。为了占据当地的市场都需要在那投资市场,如果不在那投资市场,当地就有可能增加关税。比如印度市场,小米在那就吃了很大的亏,被罚了几十亿,几进几出。他们不会简单把市场让出来,而是希望企业在这里做投资,希望企业的核心零部件留在当地,本土化率要达到一定占比。

张真:但是我觉得也要注意节奏,反观过去,这些汽车工业的发达国家,比如现在美国工业出现所谓的工业空心化,提供大量的政策让这些工业回流。还有日本和德国,汽车工业都是它们的支柱产业,即使再出海,它们都会把核心的研发留在本地。如果我们一下子就是这种规模化的出海,也给我们带来一个风险,就是就业的问题,我们也要防止我们的工业丧失这种核心的竞争力,所以我觉得还是要有序把握节奏。

任泽平:我们接着聊一聊无人驾驶。这个大家争议很大,有人说能够到来,有人说不会到来,那么您对无人驾驶怎么看?

张真:现在大模型的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会加快无人驾驶的到来,但是技术、政策、整个监管体系也要做调整。现在的这种大模型是无人驾驶最好的一个应用场景。

任泽平:给大家说一下我的看法,第一,无人驾驶终将到来。为什么?无人驾驶是新能源革命和人工智能革命的一个交叉地带,是一个集大成者。第二,无人驾驶的时代到来,将会给整个社会带来巨大的价值。比如生活方式会有很大的变化,还有空气的污染也会大幅减少,因为交通拥堵减少了。第三,对人是一个极大的解放,以后连房子都不需要,移动储能空间满足所有需要。随着无人驾驶时代的到来,不仅会改写整个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还会掀起新能源汽车领域新一轮的内卷,从卷硬件到卷软件或卷软硬一体化。特斯拉讲过软件定义汽车,通过不断更新无人驾驶的软件系统来收费。大家留意,无人驾驶行业的机会也正在扑面而来,比如激光雷达、芯片、做无人驾驶的大模型、软件系统还有车的厂商。这里还有一个变数,就是2026年欧盟要对全球增加碳税,如果以后我们出口欧洲,就意味着碳税这一块的成本会增加。

张真:目前CBAM主要针对是上游原料,比如电力、水泥、钢铁、铝、化肥、氢燃料,客观来讲,短期影响有限,钢铁和铝出口相对多一些,可能影响比较大。长期来看,对供应链的工业产品也会有影响。现在统计碳核查范围,会涉及到范围三,就是供应链的碳排放,像新能源汽车的供应链就涉及到用的钢材、铝的碳排放。

任泽平:这个影响对我们很重要,我们要提前做好准备。按照我们刚才讲的,到2030年,我们绿电占比能够达到70%左右,这样意味着我们的化工、制造业、冶金等很多领域要基本实现整个产业链的降碳。

张真:现在很多出口型的企业已经越来越重视对于绿色电力或者绿色能源的使用。

任泽平:未来随着国际上碳税的增多,我们的整个供应链降碳、绿电都可能是大势所趋,要做好这种供应链的管理。我们接着说其他话题。在二级市场,我看他们列了一个问题,就是三大交易所发布《上市公司披露可持续发展报告》。

张真:英文叫ESG,E是环境,S是社会责任,G是公司治理,这个是源于国际的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准则,国际上有ISSB等等,其实我们国家财政部也在紧跟步伐,原来我们企业更多关注财务指标,但是未来企业除了去披露财务情况,也得披露碳排、社会责任,是否做好公司基本的治理等等。财政部发布了一个重磅的文件就是《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基本准则(征求意见稿)》要引导中国的企业去重视可持续发展相关信息的披露。今年5月1号,三大交易所正式实施的《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要求上证50这些头部的上市公司强制性披露,后面第二梯队、第三梯队的,现在还没有强制性披露,但是未来不排除会被纳进来。我认为发布背景是希望我们跟国际接轨,让国际更多的大资本来关注中国的二级市场,来我们的二级市场来投资。

任泽平:ESG这几年很火,也是企业的一种社会责任和社会形象。我们接着说,随着新的行业,比如新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现在有一个很重要的短板,就是人才的短缺。有个数据预计到2025年仅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缺口就超过了百万人,高层次人才更是一将难求,怎么来看新能源汽车人才的短缺?

张真:我觉得短缺是一种结构性的短缺,有的汽车企业还在裁员,有的花重金在挖人。可能我们需要的智能化的人才,或者是跨界的人才是短缺的,但是对于一些基础性的管理人员还是充足的,所以更多的是一个行业结构化的人才的短缺。

任泽平:马上高考了,借着话题,既然人才短缺,选择大于努力,我们每个人成就都是时代给的,那么对马上进入大学的这些学生,在择业上您有什么建议?

张真:我觉得作为一个大学生,在择业上要重视基础学科的学习。第一是基础知识体系的完善。第二就是拥有不断学习的能力和适应产业变革的能力,同时尽可能让自己涉猎范围广一些,因为现在行业基本上都是交叉型的学科。

任泽平:现在行业发展的非常快,人才非常短缺。若以后想投身到新能源大发展浪潮中,在报考的时候可以报一些跟新能源有关的基础领域,比如说软件编程、计算数学信息技术、数学、电气工程、物理学等等,这样能打下一个好的基础。

接着讲新能源汽车。我们2000年初就开始搞,但在2019年之前都挺冷的,真正热起来也是从2019年以后。从产业的角度,从企业家的角度,他必须要做到提前布局,当真的风口来临,他就必须在那,我们为这些企业家点赞。那么整个大的新能源,也包括新能源汽车,在未来可能有哪一些大的趋势?

张真:我觉得行业比较共识的两个方向,一个就是绿色化、低碳化,不管是从能源的供给还是最终动力系统的形态,要符合绿色低碳是一个重要方向。需要让它们更减碳、让能源转化效率更高。第二就是数字化,需要让它跟我们整个的生产生活方式能够融合的更好、变得更加高效。在具体的赛道里面,肯定还有不同细分的重点和时机,像您刚才说的,任何一个赛道,进入的时点很重要,太早可能会变成劣势,太晚可能无法跻身第一梯队。提前布局的同时也要关注现金流的问题,因为投入太多可能活不到真正大规模商业化的那天。所以要把握节奏,既要去跟上技术的迭代,也要控制投入的节奏。

任泽平:您说的这些我高度赞同,我们做的关于新能源未来发展趋势的研究也是这样。

第一,新能源是大势所趋,无论是国家发展能源安全、抓住新能源革命的需要,还是减碳保护地球。

第二,从新能源整个发展趋势来看,上半场是新能源汽车和锂电,下半场是储能、氢能、智能驾驶,新的三大万亿级赛道。

第三,新能源汽车、锂电行业开始进入一个加速的淘汰赛,以后出海也是大势所趋,同时要加强品牌和技术的迭代,卷也要卷品牌、卷技术,不要简单卷价格。

第四,从储能、氢能、智能驾驶这三个赛道来看,储能已经在大规模落地了,智能驾驶在不远的未来也会到来,氢能可能还有点远,但是也代表方向。

第五,在全球的整个新能源的革命当中,中国实现了换道超车。

第六,我们在很多领域也面临着挑战,比如贸易保护主义,加增碳税、关税等等。

张真:就像你说的美国这种人工智能革命,可能未来对我们的一些产业会带来一定的冲击。

任泽平:比如颠覆性的技术和智能化加速到来。我们现在有了电动化的车,看燃油车觉得落后了。未来有了无人驾驶的车,反过来看现在的辅助驾驶落后了。所以我们还远远没有到举杯庆祝的时候,大结局还远远没有到来。

张真:我们的一些关键的材料和部件,比如说芯片,研发还是需要加快的。

任泽平:所以我们还需要继续加油。总的来说,我们对中国的新能源充满了信心,也为他们鼓劲加油。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未来所面临的挑战,千万不要大意。

张真:我们国家经过二十年,在新能源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先发的优势,我们培养出来了一个非常有竞争力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新能源的特点就是技术引导的,这种需要有一个强大的制造业作为基础,所以技术迭代很快。我们现在还遇到很多国际环境的挑战,就像任老师说的,我们既要自信,对我们自己民族的汽车工业现在取得的一些成绩要有信心,同时我们也要谨慎前行,汲取国际优势的技术,并跟上,甚至不止是跟上,还希望能够引领下一轮技术的迭代。同时也要保持谦卑之心,积极的去学习。在每一个细分的赛道上,比如储能、氢能,实际上它们的应用场景不限于交通、不限于车,有更多的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场景,这些细分的赛道,包括它的这种技术,包括它的产业链逐渐完善的过程中,也会冒出来很多的机会。对于个体来讲,可以积极的去融入到产业中,去把握更多的机会。

任泽平:非常感谢大家的收听,在这里我们也祝福我们优秀的企业家和优秀的企业,祝他们技术不断的迭代,品牌力越来越强,出海能够走向全世界。在这里感谢张院长,也为中国的新能源车企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