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7月15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低碳院、山东氢谷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成功举办了主题为“海上能源岛”的第6期绿色能源企业家成长计划。来自中集来福士、中国电建、三峡水电、上海交通大学四川研究院、江苏国信研究院、中集集电、浙江明深氢能源、武汉橄石代环境资源科技、广东联塑科技、氢动新能源、烟台东德氢能、佛山市显龙科技工程、云南顺合物流、高融投资等十多家机构与企业的二十余位企业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报名参加本次研修班,并取得研修班结业证书。
本期企业家成长计划包含7月14日下午、7月15日全天的产业培训和实地调研,邀请了来自山东氢谷新能源技术研究院、烟台东德实业2位资深专家授课。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低碳融合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山东氢谷新能源技术研究院院长张真讲授了《国家氢能试点方向及商业化应用场景分析》课程。对包括能源局650号文以及国家能源局氢能试点申报、国家级零碳园区申报等绿色能源产业最新政策进行了系统解读。详细剖析了国家能源局氢能试点申报的核心要求,深入解读了氢能试点的四大环节(制取、储运、应用、共性支撑)共十一个具体方向,包括如规模化/离网制氢、管道/多元储运、工业替代、掺氢/氨发电、氢储能、实证平台等,并结合国内外典型案例如库车绿氢、铁岭离网制氢、鹏飞氢能生态等进行了技术可行性与模式分析。在商业化应用场景部分,重点分析了冷链物流车、氢能两轮车、天然气掺氢及纯氢燃气轮机等关键领域的市场潜力、经济性与技术挑战。最后张真院长还针对产业机遇,提出了中小企业可重点布局的细分领域建议。
东德实业天然气掺氢撬项目负责人王坤讲授了《天然气掺氢撬技术与应用》的培训课程,围绕天然气掺氢撬的核心技术与发展前景展开,涵盖产品原理、核心优势、应用场景及经济效益等多方面内容。详细介绍了掺氢撬通过流量随动、文丘里引射、高压比例混合三大技术实现氢气与天然气的精准混合,系统阐述了其在城市燃气、长输管道、工业锅炉及交通运输等领域的应用价值,并深入分析了设备在减排降耗、能源效率提升、氢能产业推广中的关键作用,强调其对实现“双碳”目标的技术支撑与市场潜力。
活动期间,组织企业家实地调研参观了烟台东德实业有限公司、凯格瑞森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
参观烟台东德实业有限公司
第一站是烟台东德实业有限公司,公司在氢燃料电池空气压缩机及氢气循环泵在安全性、可靠性、性能、控制系统等方面开展技术研究。产品主要广泛应用于氢能行业及周边配套设施,包括制氢、加氢、交通运输、化工、电力、氢冶金、液氢工厂、氢储能、液氢加注等领域。氢燃料电池车包括物流车、冷链车、客车、叉车、卡车、商用车等。目前,在氢燃料电池BOP部件、氢能核心装备技术及产品方面,东德实业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参观山东凯格瑞森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第二站是山东凯格瑞森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公司致力于氢能核心装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目标成为国际氢循环系统供应商,推进燃料电池系统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进程。凯格瑞森与山东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大、中国石油大学等国内高等院校建立产学研合作,目前已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氢气循环系统,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且一次性通过第三方CNAS认证。
参观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
第三站是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具有国家能源局授牌的海洋石油钻井平台研发(实验)中心、海洋科技领域国家级创新平台,拥有丰富的高端海工装备研发设计能力,产品涵盖半潜式平台、自升式平台、海工特种船舶、浮式核电装备、波浪能装备等。
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技术人员详细介绍了了我国首个海洋氢氨醇一体化项目,该项目2025年3月27日在山东烟台海域建设完工,进入调试阶段,是我国首个覆盖氢能制取-储存-运输-应用全链条的海洋新能源实证示范项目。海上能源岛可以利用海上周边的风电、光伏资源产生的绿色电力,在海上能源岛制取氢气、甲醇和氨等新能源。远洋船只可以依托海上能源岛补充绿色的燃料。这种全新模式将开启我国海上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的新篇章。
经过两天的产业培训和实地调研,绿色能源企业家成长计划第6期圆满结束,所有企业家顺利完成学习并获得相关结业证书。
企业家们表示,本次研修项目通过体系化的理论课程与沉浸式实践调研,让自己全面构建起绿色能源技术与装备产业的知识框架,有效提升了专业认知、拓宽了行业视野。资深专家的专题授课与案例解析,不仅破解了困扰行业的政策以及技术难题,也为企业绿色转型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尤为值得肯定的是,项目成功搭建了跨行业、跨地域的产研交流平台,促进了新能源、装备制造、化工、交通等领域参训企业家的深度交流、资源共享与业务对接,共同围绕双碳目标探索产业链协同创新路径。该“绿色能源企业家成长计划”既为企业绿色技术应用储备了专业管理人才,也为行业生态圈建设注入了强劲发展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