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在北京盛大召开,此次论坛聚焦于“夯实电动化,推进智能化,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题。会上,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首席专家姚强出席并发表了题为《新型电力系统理念、目标、路径探讨》的演讲,分享了诸多深刻见解与宝贵经验。
姚强认为实现“双碳”目标,新型电力系统是关键支撑。碳中和作为“双碳”目标的核心,尽管面临诸多挑战,全球仍在为实现《巴黎协定》目标而努力。但发展是硬道理,这是全球和中华民族都必须坚守的原则。我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取得的领先优势,不仅体现在汽车本身,更延伸至上下游产业链。这种领先为能源转型注入强大动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党的第二个百年目标的重要推动力量。从全球视角看,新能源产业链和人工智能、数字化产业链已成为备受瞩目的两条关键赛道,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颠覆性影响。
能源安全是能源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重要议题,涵盖战略安全、常规安全和运行安全三个层面。过去,我国能源战略安全因缺油少气而面临挑战,如今运行安全也受到战争、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威胁。在这种情况下,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显得尤为重要。然而,新能源虽发展迅速,却也暴露出诸多问题。虽然出台大量政策鼓励新能源发电,然而现实中新能源发展面临的矛盾日益尖锐,集中式、分布式以及沙戈荒地区的新能源项目都面临严峻挑战,并且尚未形成逻辑自洽的新型电力系统技术体系。
姚强专家高度评价了我国现有电力系统,称其为世界上最庞大、结构最复杂、高度智能化且可靠的人工系统,但同时指出目前该系统对新能源发展存在不友好现象,这一矛盾亟待解决。
分布式能源是新型能源体系的基础,而分布式智慧电力系统又是分布式能源的根基。以县域为单位构建分布式能源体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在构建分布式能源体系时,应注重形成源网荷储多能协同体系,避免单纯建造孤网,因为孤网虽技术可行,但经济性欠佳,不符合规模化发展方向。当前兆瓦级充电桩对电力系统的冲击巨大,如何构建与之相适应的电力系统,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实践探索方面,兰考的能源革命取得一定成绩,风光电力发电量已能覆盖全社会用电量,但在体制机制和技术层面仍存在问题,成功经验难以广泛复制。国家电网在湖北广水的实践表明,在核心供电区域实现百分之百新能源系统在技术上是可行的。海宁积极打造新型电力系统先行县,与西交大合作建立研究院,期望推动新型电力系统技术落地转化为产业。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源网荷储一体化。电网应借助分布式体系,突破传统源网分开模式,拓展产业规模,充电基础设施产业具有巨大发展潜力。同时,要积极改革机制和技术体系,利用AI大模型明确系统边界。新型电力系统与智驾在控制逻辑上具有相似性,都需要在非确定性环境下进行即时控制。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实现绿色能源与新能源汽车融合的过程中,应始终遵循降低全社会成本这一原则。
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我们要积极探索创新,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为我国能源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